先轉載一篇用藥文章,雖說是轉載,但也是我比較欣賞和也有體會的。 臨癥中,我常用莪術,這是有來歷的。記得30多年前,我治一胃病患者未效,后被他人治愈。索視其方,才知那位同志重用了莪術。查閱前人醫籍,這才恍然大悟。《本草備要》說:‘莪術辛苦氣溫,入肝經血分。破氣中之血,化瘀通經,開胃化食,解毒止痛。治心腹諸痛……雖為泄劑,亦能益氣。’其他醫書論莪術,亦不外乎破氣、行血、化瘀等。有些同志似乎忌諱莪術,即便治療積聚之病,與三棱伍用,藥量亦很輕微,唯恐傷正。其實,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那個胃病患者被他人治愈,對我啟發很大,從此,我在臨床中,格外重用莪術。(古道瘦馬按:臨床上我也有與劉老同樣的經歷,致使我以后治胃病除了三仙以外必用莪術,而且療效十分令人滿意)。 1952年我去外地學習,因不適應當地生活習慣,得了胃病,服保和丸之類中成藥,未能將病根除,后來改服‘爛積丸’,一舉而奏效。因后方中有莪術,療效顯著可想而知。1953年有一患者胃有實滯,雖經針灸治療,胃痛減輕,但纏綿數日未愈。我在治療中把莪術列為君藥,與消食和胃之品配伍,僅治數日而愈。我認為,治療肝胃之病,如果經過準確辨證,因人、因病而異,方中適量加入莪術,無論緩解癥狀,還是調節臟腑功能,療效甚為可觀。 幾十年來,我通過對數十例患者的療效觀察,深深體會到莪術的臨床應用價值是不能懷疑的,也是不可忽視的。一般地說,我應用莪術的基本劑量是7.5g,中等劑量是10g,有時也用到15~20g,或者劑量更大些。這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和患者的體質強弱來決定。 隨著醫學事業的發展,莪術的應用有了更為廣闊的天地。近幾年來,有的地區和單位用莪術治療癌癥,取得了一定效果。我用莪術治療肝炎、潰瘍病,也用于治療癌癥。莪術的一個主要特點是通肝經聚血,解毒止痛。我通過臨床實踐,認為莪術對胃癌療效較好。胃癌早期用莪術,會增進食欲,增強體質,促進病情穩定;胃癌晚期用莪術,能夠明顯減輕疼痛,改善機體“中毒”癥狀。以上所談,是我在臨床中應用莪術的粗淺體會。《劉紹勛醫話》 再談一談我自己運用莪術的經驗。(自從了解了莪術的這一新功效,我在治胃病時,凡是需要開胃化食,幫助消化,尤其是胃脹突出時必加莪術,這已經成了我的用藥習慣。 【驗案】杜某,50多歲,陜南人,2009年底經人介紹來我處就診,說是胃上長了個瘤子,請我給治一治。刻診:身高大約1.65米左右,面蒼悴略暗,頭發枯燥。舌瘦,質淡,有齒印,苔白膩。脈雙關微滑帶澀,寸尺不足。 目前突出癥狀為氣脹,一吃東西就脹得厲害,食不多,二便正常。湖北襄樊某醫院檢查報告示:近胃賁門處有一紅棗般大的腫塊。化驗:鱗狀上皮增生。醫院認為無法手術,預后不良。患者只好到千里之外的西安找中醫治療。結合四診八綱,我決定采取扶正祛邪法。方用補中益氣湯合消瘰丸合開胃湯加莪術、貓爪草等。30劑。每月一診,根據當時癥狀略作加減,基本方子不變。前后服藥半年多,后來在襄樊某醫院檢查,腫瘤已不復存在。胃已不脹,也能多進飲食。觀其面色紅潤,頭發烏黑錚亮,精神抖擻。 按:此病例實際上兼顧了莪術的兩大作用,即開胃化食,削癥去癖,故而效佳。我的體會,莪術臨床上是一味很好的、很有效的胃藥,一點也不孟浪。諸位不必開胃化食,言必稱焦三仙、谷麥芽一類,不妨廣開藥路,用一用莪術,也許能給帶來不少的驚奇。 附:群賢見智錄 1.周康教授根據“瘀血發狂”及“癲狂由于氣血凝滯”之學說,制達營湯,治療精神分裂癥屬氣血瘀滯者,方藥為莪術、大黃、赤芍,隨癥加減,方中莪術用量為100g。(《古今名醫臨證金鑒·癲狂癇卷》) 2.黃和醫師常在辨證方中伍用莪術治療腔隙性腦梗死、冠心病、血管炎、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乳腺小葉增生、子宮肌瘤、卵巢囊腫、體表炎性腫塊、良性腫瘤、惡性腫瘤以及血瘀之頭痛、眩暈、頸肩腰背四肢疼痛等,凡血氣瘀滯之證均可應用,用量為10~100g。尤其在治療腎病及防治缺血性腦血管病時,針對其血液的高度濃稠性、黏滯性、聚集性和凝固性之特點,制活血通脈湯,驗之于臨床,對改善血液黏稠度和血液循環狀態,效果較佳。基本方藥為莪術、當歸、地龍、水蛭、川芎、牛膝、決明子,隨癥加減。藥理研究證明,莪術能明顯改變血液流變學各種參數、抗血栓形成、改變全血黏度,配伍他藥增療效。注意應用莪術時,對氣血虛者,應投黃芪、人參、當歸等補益氣血之劑輔之,以其善破血中之氣故也。 3. 治心脾痛。王執中《資生經》:執中久患心脾疼,服醒脾藥反脹,用耆域所載蓬莪術,面裹炮,研末,以水與陳醋煎服,立愈。蓋此藥能破氣中之血也。(《本草綱目》) 4. 莪術30g,配生黃芪30~60g,當歸12g,蜈蚣2條等,治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有良效。(《臨證本草》) 5.莪術30g,配生黃芪60g,板藍根、大青葉、馬齒莧各30g等,治尋常疣、跖疣、扁平疣有良效。用法:第一煎、第二煎內服,第三煎外洗患處,并輕輕按摩。(《臨證本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