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腳其實是可以分為結構性(真正腿長不等)和功能性兩大類。結構性長短腳常常是因為小腿骨或大腿骨曾出現骨折,癒合之后,長度減少了。在有些特殊情況下,也有因為成長時下肢有不對稱的生長現象。幸好這些情況是屬于很罕見的現象。 在生理學檢查上,醫生常用尺自一個骨骼定點測量到另一定點以便測出真正的腿長。下圖所示:比較兩腿的髂前上棘到踝部內踝的距離,即可知道是否為真正的腿長不等。
功能性長短腳也有專家會告訴患者是『脊椎側彎』或『骨盆歪斜』引起的長短腳,這種說法也都沒錯,總之意思是你只是『外觀之腿長不等』而非『真正之腿長不等』。 至于外觀為何會腿長不等呢? 一、臀部、腰椎和骨盆周圍肌肉拉力不平衡,使得一邊骨盆被拉高或是脊椎側彎,我們身體重心將失衡。以左右兩側腰大肌的拉力不平衡為例,一側的腰大肌緊縮,將使那一側骨盆傾斜,進而脊椎側彎,骨盆一高一低,這時候『長短腳』當然就出現了。肌肉不平衡方式很複雜,僅以腰大肌一側緊縮(在骨盆左右兩側)為例,以下先是腰大肌示意圖,之后是骨盆傾斜的示意圖: 二、髖部周圍肌肉失衡使得股骨頸過度前傾或后傾。 由于大腿骨之轉子是以135度角度嵌入髖關節而非像一根棍子直直的嵌入關節,因此股骨頸不正常之前傾或后傾將導致骨盆高低,這是日本礒谷療法的主要理論,其實還是在于肌肉失衡才會導致股骨頸傾斜。下圖示意股骨頸之傾斜角度,右方為儀谷療法長短腳與脊椎側彎示意圖: 三、不對稱足部問題。 例如一腳足弓正常,另一腳是扁平足或高弓足,那么地基不正情況下,容易導致長短腳,人體本身是一個會自我平衡的整體,脊柱的側彎或骨盆的歪斜有時是為了平衡身體某部位的障礙或缺陷。足部是一個要關心的地方。下圖是兩腳足弓不平衡的圖示(左側腳-扁平,右側腳-高弓足):
如果您懷疑或有人告訴您有長短腳,請確認您是否有結構性長短腳(真正腿長不等),若有;才可以在醫生見意下穿有墊高之鞋墊,否則將雪上加霜。若確定不是結構性的,而只是外觀的腿長不等,那么您要做的事除了醫療來減輕不適之外,更要從成因去改善,就是要養成正確姿勢以及藉由脊椎運動來平衡骨盆、脊椎與髖部。
※備注: 結構性長短腳并非穿加高之矯正鞋就OK!因為若姿勢不良、肌肉失衡下,您也可能是『結構性側彎』+『功能性側彎』,所以正確姿勢+脊椎運動還是王道。 功能性側彎的人可請專家協助檢查您是否有第三點所述足部問題,若有;可訂製矯正鞋墊,但不適有特別墊高那一種喔。 來源網絡,不希望被轉載的,可以聯系我們,我們將予以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