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從古至今,有不少描寫香氣的詩句。 如辛稼軒的稻花香里說豐年,就給人一種欣欣向榮,豐收之感; 陸放翁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贊揚的是梅花的傲潔與風骨; 又如晏殊的小園香徑獨徘徊,給人一種安靜、平靜似乎又有些彷徨之感; 再如李易安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給人一種慵懶之美。 …… 香氣,不僅僅出現在眾多優秀的詩句中,也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都說藝術源于生活,詩人們的這些寫作素材和靈感,又何嘗不是來自生活呢? 在當今生活中,茶已經和我們有密不可分的關聯,開門七件事中,就有茶的影子。 茶葉,因為品種和工藝的不同,具備不同的氣味,有不同的香氣類型。 如綠茶的清香、武夷巖茶馥郁的花香、白茶的藥香棗香、紅茶的蜜薯香等。 在喝茶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喝到以下4種香氣。 《2》 焦味 焦味,指物體燒焦發出的氣味,應用到茶葉上指的是茶葉在加工過程中因為沒有把握好炒青、烘焙的火候,導致茶葉碳化時產生的氣味。 易出現焦味的茶多是一些需要炒青(如綠茶)和烘焙(如巖茶、鐵觀音)的茶葉。 尤其是武夷巖茶的制作,如果沒有把握好炭焙的工藝,很容易使茶葉出現焦味。 或者是因為茶葉本身就有一些異味,想要通過焙火把這些氣味驅趕,從而使茶葉碳化,就讓茶葉有了焦味。 焦味的出現,異味著工藝不到位,就好像烤雞翅,如果沒有把握好火候,就會出現焦味,使雞翅也沒有辦法實用。 茶葉也是如此,有了焦味的茶,是沒辦法繼續飲用的。 《3》 霉味 霉味,指的是茶葉因受潮霉變時產生的異味。 這類氣味刺激、強烈、有辨識度,很快就能辨別出來。 想要避免霉味出現很簡單,只要做好茶葉的保存工作即可。 在六大茶類中,除了黑茶在后發酵時需要一定的濕度和氧氣,其余的茶葉都要干燥、密封保存。 尤其是保存白茶、武夷巖茶等茶葉,一定要注意環境的干燥情況。 一旦茶葉受潮,超過國家標準所規定的含水量標準,茶葉就極易發霉,產生霉氣。 除了茶葉保存時要保證干燥,茶葉本身的含水量也要要達標的。 有的茶葉,表面看起來干燥,但內部是濕的,這類茶葉不宜久發,容易發霉。 所以,想要茶葉能得到良好的保存,除了保存措施到位,茶葉本身的含水量更要達標。 《4》 陳味 這里要明確一下,陳味和陳香不是同一個概念。 陳香,是茶葉變老后的香氣,而陳味則是茶葉保存不到位而有的一些異味。 陳味,有些像老屋子和舊書的氣味。 如果想要感受陳味到底是啥樣的,不妨到故宮走走,就知道什么是陳味了。 陳味和霉味的香型有些相似,陳味是茶葉即將霉變前的氣味,霉味就是嚴重霉變后的味道。 茶葉中陳味的產生,同樣和保存不當有關。 如茶葉保存時,如果沒有遮光保存,而是把茶葉用透明容器包裝,茶葉中的物質見光分解后,就容易產生陳味。 尤其是要長期保存的茶葉,更要做好保存工作,別一個不小心,就讓茶葉有了陳味。 《5》 酸味 鼻子能聞到茶葉的酸味,基本上意味著茶葉不能繼續飲用。 茶葉出現酸味,有2個原因。 一是茶葉在加工過程不到位,使得茶葉變味了,聞起來的茶葉酸,就更不必說沖泡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保存不到位,比如茶葉受潮發酵后也會有酸味出現,又或者茶葉在保存時放在高溫環境下,使得茶葉發酵,也會出現酸味。 不論是哪一種情況,茶葉能聞到酸味都是不正常的,需要謹慎飲用。 《6》 這種氣味,不論是哪種茶,都不應該出現。 若你的茶葉不小心有這些味道,那請謹慎飲用; 想要避免茶葉出現這種味道,則要做好茶葉的保存工作,如此一來,才能讓我們的茶葉得到長期保存。 你的茶葉,還好嗎?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