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愛思考的人一定會選擇在晚上,會思考的人,要進行深度思考的人,或者想讓自己的思考變得更有深度與廣度的人在一般情況下一定會選擇在晚上,在夜深人靜的時候。 這個時候不能不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晚上特別適合思考?或者說為什么白天思考的效果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如晚上思考好?在正常的情況下,一個喜歡思考的人是不喜歡別人干擾的,自然而然得選擇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最后身邊沒有噪音,也沒有其他人,最好是自己一個人獨自面對自己;而這種狀況,在白天上班的時候是難以獲得,與同事在一起工作更多的是討論居多,即便自己想一些問題,也常常會別人打斷或者打亂。所以真的想靜心思考,潛心思考的人是不太可能在白天,不太可能跟很多人在一起的時候。畢竟人多的時候是特別適合討論與交流,甚至是思想的碰撞,當然這種機會也不是輕易可以獲得的,想遇到一個思想層次差不多又能夠自由交流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自己一個人安靜地思考有時對于那些喜歡思考,甚至是熱愛思考的人而言那是一種很好的精神享受,而晚上,一個人獨處的時候,特別適合。因為這個時候,這個喜歡思考的人他可以把白天曾經一閃而過的念頭慢慢地在自己的頭腦里梳理一下,理一理這個念頭的來由,想想有沒有好的方式方法使這個獨特的念頭變成一種可能性的現實,這個時候如果是有人打擾一下,這個思考者是不太可能進入一個有深度的思考,如果這個人這個時候干脆暫時讓自己與外界斷絕聯系,完全進入到自己的個人精神世界,既可以讓自己整個人徹底放松,摒棄一切雜念,又可以讓自己整個人全身心靜靜地進入思考的問題里面,這個時候就是這個人獨自與問題面對,就是這個人與這個問題對話,這個過程自然是以思考者為主,他可以絞盡腦汁,可以想盡辦法,也可能無能為力,也可能只能獲得碎片化的信息與判斷并無法作出一個相對完整的思維過程。即便如此,這個沉浸于思考過程的人是可以讓自己在慢慢思考與條分縷析的過程里一點點地享受到思考的樂趣的,這不是一般人能夠體驗得到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魯迅在深夜的時候獨自一個人抽煙寫作的情景,他在晚上寫作其實是要把自己的思考變成文章變成精神財富,因為這個時候他就是整個世界的主人,他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可以暢快地將頭腦里的那些思考一點點地變成有影響力的文字;而在白天,魯迅是難以做到這一點的。 《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又有多少個夜晚是一個人獨自面對黑夜,面對天空,面對煙霧繚繞的香煙,思考著,沉默著,糾結著?一次次地書寫,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調整,最終把自己最想要的文字書寫出來。這個思考的過程是很難讓自己在大白天做到的,盡管他曾經跑到郊區外暫時與世隔絕了一段時間。 也許晚上是那些思考者、那些作家最好的朋友,她能夠給他們帶來靈感,帶來沉穩與寧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