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病例來源 原創翻譯,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 圖片均來自原文,如涉侵權,請聯系后臺刪除 圣誕 快樂 CASE 1 67歲女性,2個月前行全膝關節置換。因摔傷再次入院,X線顯示假體置換股骨遠端Neer III型骨折。 采用微創技術小切口LISS鋼板進行固定,股骨干部少量螺釘固定。 微創術后10月,患者仍訴疼痛,無法完全負重,復查X線顯示營養缺乏性骨不連。 主治醫師對該病例進行翻修,取出前次微創鋼板,更換為95°髁鋼板并在骨不連部位進行自體骨植骨。 半年后患者復查,仍未骨愈合。 再次翻修,取出髁鋼板,骨不連端清創新鮮化,再次植骨并添加同種異體脫鈣骨基質,股骨遠端外側更換為角鋼板,內側Philos鋼板雙鋼板系統進行固定。術后五月,骨不連愈合。 CASE 2 78歲老年男性,全髖關節置換術后10周摔傷致同側股骨溫哥華B1型假體周圍骨折。 常規切開復位內固定進行治療:外側4.5mm鎖定加壓鋼板加前方3.5mm骨盆重建板進行固定。為預防骨不連術者在骨折端放入同種異體脫鈣骨基質,并進行鋼纜環扎加強固定。 術后常規X線隨訪,13周時發現患者發展為假體周圍骨折骨不連:骨折端力線偏離,屈曲內翻畸形,鎖定鋼板斷裂。 對該病例進行翻修手術,取出鎖定板和重建板,骨不連端清創新鮮化,植入BMP(骨形態發生蛋白),重新進行復位,3.5mm拉力螺釘臨時固定。一塊新的4.5mm鎖定板塑形后置于股骨外側,螺釘加壓固定,同時再于前側放置一枚新的骨盆重建鋼板。鎖定板與骨間隙植入同種異體脫鈣骨基質及BMP。 術后5.5月患者達到骨性愈合,術后21個月恢復日常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