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人社之窗 ↑↑點擊上方藍色按鈕,可同步收聽全文精彩內容 2023年以來,一些省市職工醫保門診共濟改革開始了,其中,醫保個人賬戶的錢大幅度減少,引發在職和退休人員極大關注。部分人對醫保個人賬戶劃入減少有疑問,總覺得自己的“錢”被別人用了,感覺很不公正,由此引發的爭議還在持續發酵。 全國性醫保改革引發爭議后,國家醫保局緊急“降溫”,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管理的通知》,明確納入統籌管理的零售定點藥店可以進行門診統籌報銷,相當于給在職和退休人員送去“及時雨”,解決改革后就醫買藥的便利性問題。 2月25日,針對醫保改革中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國家醫保局給出最新解釋,可以歸納為3個不變和2個調整,下面帶大家一起去正確了解一下。 3個不變和2個調整第一個不變:醫保個人賬戶結余的歸屬不變。根據《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8】44號)文件規定,個人賬戶的本金和利息歸于個人所有,可以結轉使用和繼承。而且這個文件一直沒有廢止,也是有關醫保個人賬戶結余的歸屬最為權威的政策依據。這次醫保局重申了醫保個人賬戶結余歸于個人所有,也就是醫保參保人員自己的錢,否決了網上有關專家對于醫保個人賬戶不當的“建議”和“發文”,再次肯定了醫保個人賬戶的錢是自己的錢。 第二個不變:在職職工個人繳費比例和流向不變。在職職工個人繳費基數的2%全額劃入醫保個人賬戶。 第三個不變:退休人員醫保退休政策不變。退休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醫保累計繳費年限滿足最低繳費年限要求的,醫保可以不繳費,享受終生醫保退休待遇,并且個人賬戶仍然由醫保統籌基金劃入。 說完醫保改革三個不變后,我們接著討論2個調整,也就是在職和退休人員分類調整個人賬戶劃入方式。 第一個調整:在職職工的個人賬戶劃入調整。在職人員原單位繳費部分全部充公,個人繳費部分計入不變。換句話說,在職人員100%減少,具體每個在職人員減少多少,因地而異、因人而異。 第二個調整:退休人員的個人賬戶劃入調整。退休人員比較復雜,原本按定額金額劃入的地區沒有減少,比如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但是原本個人養老金乘以劃入比例調整為本統籌地區實施改革當年基本養老金人均水平乘以劃入比例,其中調整后的劃入比例比調整前有所降低,大多數地方調整后的劃入比例為2%,這意味著劃入比例下降幅度達到50%以上。這對于養老金高的退休人員劃入金額減少,對于養老金低的退休人員劃入金額變多,也就是說有增加、有減少,因人而異。 如何理性看待醫保改革3個不變和2個調整此次醫保改革的核心,是用2個調整來“置換”普通門診統籌報銷。說白了,就是重分醫保基金蛋糕。換句話說,就是年輕人、身體好的人很少使用統籌報銷,他們分到的蛋糕比原來少;而患有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老年人可以通過統籌報銷更多的醫療費,他們分到的蛋糕比原來多。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加快,患有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老年人不斷變多,看病就醫成為最大的醫療支出。如果沒有普通門診統籌報銷的話,這些老年人就醫壓力就會很大,有些病會久拖成大病、急病,反而要花更多的錢,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 另外,醫保改革可以有效打擊“騙醫保”、“假住院”行為,因為門診可以統籌報銷了,參保人員用不著住院就可以享受報銷也就失去了“假住院”、“騙醫保”的動機,畢竟這些事也是違法騙保行為,一旦被核查出來,會責令退款還會留下案底,得不償失。 不過,醫保個人賬戶減少引發爭議也是有原因的,比如說門診費比較高、封頂線限額高、藥品價格不合理等,而且會經常掛號和檢查,不僅費錢而且還很麻煩。說實話,這些爭議都可以理解,說明醫保改革還在進行時,還有很多配套措施需要改進和完善。 所以說,醫保改革看的是長遠保障,總體上,利遠大于弊,我們要理性看待醫保改革3個不變和2個調整。隨著今后配套措施完善以及參保人員合理訴求的解決,醫保改革會逐步深入人心,讓老百姓看病更方便更實惠。 對此,你怎么看?歡迎留言討論,謝謝點贊和轉發,讓更多人知曉醫保改革的最新動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