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經方醫學 陽明病又可分為太陽陽明、正陽陽明、少陽陽明。 太陽陽明,即太陽陽明合病或并病,治法為先表后里或表里雙解。表里雙解代表方為大青龍湯、麻杏甘石湯。越婢湯、桂枝二越婢一湯、麻杏苡甘湯、葛根芩連湯,也歸屬于太陽陽明范疇。 正陽陽明,即單純的陽明病,又分為無形之熱、有形之熱,即里熱證、里實熱證,治法為清法或下法,前者代表方為白虎湯,后者代表方為承氣湯。邪實在胃的,用吐法,代表方為瓜蒂散。 少陽陽明,即少陽陽明合病或并病,治法為和解半表半里兼以清熱或攻下,代表方分別為小柴胡加生石膏湯、大柴胡湯。 臨床當中疾病往往都是復雜的,所以單純的太陽病、陽明病等相對少見,更多的是表里合病的二經同病、甚至多經合病或并病。遇到表里合病的情況下,怎么辦? 首先辨陰陽。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看患者是陰證還是陽證,直接決定了下一步的治療方向。 (1)陽證的表里合病,如太陽陽明合病,表不解,不能單純治里,不能單純清熱或攻下。治法是先表后里或表里雙解,表里雙解常用方有大青龍湯、麻杏甘石湯、葛根芩連湯等。表不解的情況下,絕對不能單純治療陽明病。 (2)陰證的表里合病。如少陰太陰合病。里證急迫則舍表救里,如見到下利清谷,屬于里證急迫,類似休克患者的外感,要舍表救里。如第91條、第372條的先用四逆湯救里,再用桂枝湯解外。里證不急迫則表里雙解,如白通湯、桂枝人參湯、真武湯,都是陰證的表里雙解。 (3)外邪里飲的太陽太陰合病。因為有里飲,所以稱之為太陰。痰飲水濕屬于陰證范疇,但本身正氣尚不虛,不需要加附子振奮機能,表證仍曰太陽,不是少陰,所以稱之為太陽太陰合病的外邪里飲,如小青龍湯方證。 不解表則水飲不去,不化飲則表證不解,反而容易激動水飲,變證百出。因此外邪里飲證,治法是表里雙解。如果陽虛,再加附子。如果化熱,亦可加入生石膏等。 因此,表里合病要遵循這四個字:先辨陰陽。 陽證,正氣不虛,不需要擔心正氣的問題,祛邪為主,所以強調先表后里或表里雙解,強調下不厭遲。 陰證,機體功能沉衰、正氣不足,多有內傷,因此外感后,單純的表陰證相對少見,多是表里合病,需要扶正祛邪。 若里陰證不急迫,津液、陽氣尚可,則表里雙解。若里證急迫,如出現下利清谷、脈微欲絕、手足厥逆的時候,類似休克狀態,津液、陽氣虛衰明顯,發汗就會再傷津液,雪上加霜,所以治法是舍表救里,先保命再治病,側重于扶正。 形象的描述為休克患者的表證,不能解表,需要先救命再治病,舍表救里。如第91條、第372條所述。 91.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372.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
|
來自: 新用戶34444851 > 《表里合病怎么辦?牢記這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