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希臘式 古希臘是歐洲文化的發(fā)源地,古希臘建筑是歐洲建筑的先河。古希臘的發(fā)展時期大致為公元前8~前1世紀,即到希臘被羅馬兼并為止。 古希臘建筑的結構屬梁柱體系,早期主要建筑都用石料。 ?古希臘建筑風格以柱式體系為核心特征,強調(diào)對稱、比例與神圣美學,奠定了歐洲建筑藝術的基礎?。神廟等公共建筑普遍采用圍廊式布局,形成封閉的單一室內(nèi)空間與開放的柱廊過渡空間。?? ![]() 代表作品包括?雅典衛(wèi)城建筑群?,雅典衛(wèi)城的四大核心建筑為帕特農(nóng)神廟、雅典娜勝利女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和衛(wèi)城山門,代表了古希臘建筑的巔峰成就。 ![]() (帕特農(nóng)神廟) 三大經(jīng)典柱式?: ?1、多立克柱式?:高度為基底直徑的5-5.75倍,無柱礎,柱頭簡潔粗獷,如帕特農(nóng)神廟的支撐結構,象征男性力量。?? ?2、愛奧尼柱式?:柱高為基底直徑的9-10倍,柱頭飾以渦卷紋,如雅典衛(wèi)城勝利女神神廟,體現(xiàn)女性優(yōu)雅。??伊瑞克提翁神廟以女神柱門廊著稱。 ![]() (勝利女神神廟) ![]() ![]() 3、科林斯柱式?:柱頭裝飾忍冬草葉紋,形似花籃,希臘化時期成熟,如奧林匹亞宙斯神廟。?? 4、為什么不叫“希臘柱”而叫“羅馬柱”? ?公元前146年希臘被羅馬征服后,歐洲文明中心轉移至羅馬,但羅馬人全面吸收了其建筑文化,并在此基礎上升級改造、技術創(chuàng)新,開發(fā)了砼技術、模板施工法,使柱式建筑成本降低、建造效率提升,便于大規(guī)模復制。?? 羅馬通過軍事征服將建筑風格傳播至歐洲各地,影響力遠超希臘城邦時代。 西羅馬帝國延續(xù)千年,長期的文化輸出使這種建筑元素與羅馬形成強關聯(lián),而希臘文明因歷史斷層逐漸淡出大眾認知。?? 古羅馬工程師維特魯威在《建筑十書》中系統(tǒng)整理并規(guī)范了多立克、愛奧尼、科林斯三種柱式,新增塔司干式和復合式,形成古典五柱式體系。這種標準化操作使柱式更易推廣,最終以羅馬冠名。?? 文藝復興時期,《建筑十書》被重新發(fā)現(xiàn),學術界以羅馬文獻為研究藍本,進一步強化了名稱的權威性。?? ![]() 二、古羅馬式 古羅馬建筑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筑技術(主要是拱券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chuàng)新的一種建筑風格,在公元1世紀~3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 ![]() ![]() (圖拉真紀功柱) 三、拜占庭式 公元395年,以基督教為國教的羅馬帝國東西分治,史學家稱帝國東部(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其統(tǒng)治延續(xù)到15世紀,1453年被土耳其人滅亡。東羅馬帝國的版圖以巴爾干半島為中心,包括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和北非、敘利亞、巴勒斯坦、兩河流域等,建都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現(xiàn)名伊斯坦布爾)。 ![]() ![]() (土耳其圣索菲亞大教堂) 東羅馬帝國以古羅馬的貴族生活方式和文化為基礎。由于貿(mào)易往來,使之融合了東方阿拉伯、波斯文化色彩,形成獨自的拜占庭藝術。 ![]() (威尼斯?圣馬可大教堂) 拜占庭式建筑以基督教為背景,具有鮮明的宗教色彩,其突出特點是屋頂?shù)膱A形(高大的穹頂型建筑,整體造型中心突出)。 代表性建筑包括?圣索菲亞大教堂?、?圣馬可大教堂?等,以穹窿頂、馬賽克鑲嵌畫和希臘十字平面布局為典型特征。 ![]() ![]() ![]() ![]() ![]() ![]() (科隆大教堂) 五、文藝復興式 文藝復興建筑是15-19世紀流行于歐洲的建筑風格,有時也包括巴洛克建筑和古典主義建筑,起源于意大利佛羅倫薩。在理論上以文藝復興思潮為基礎;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權至上的哥特建筑風格,提倡復興古羅馬時期的建筑形式,特別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圓形拱券、以穹隆為中心的建筑形體等。 文藝復興建筑是講究秩序和比例的,擁有嚴謹?shù)牧⒚婧推矫鏄媹D以及從古典建筑中繼承下來的柱式系統(tǒng)。 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著名實例有: 1、早期:佛羅倫薩大教堂(花之圣母教堂)中央穹窿頂(1420-1434),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的第一個作品。大穹窿頂首次采用古典建筑形式,打破中世紀天主教教堂的構圖手法。 ![]() 2、盛期: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1506-1626)、羅馬的法爾尼斯府邸(1515-1546)。 ![]() ![]() 3、晚期:維琴察的巴西利卡(1549)和圓廳別墅(1552)。 ![]() ![]() 六、巴洛克式 巴洛克源自葡萄牙語'畸形的珍珠',原意是奇異古怪,巴洛克式建筑是17~18世紀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建筑和裝飾風格,以動態(tài)曲線、奢華裝飾和戲劇性光影對比為核心特征,在宗教與世俗建筑中均展現(xiàn)強烈表現(xiàn)力。 典型特征?包括:
?經(jīng)典實例?有:
![]()
![]()
![]() 七、洛可可式 洛可可一詞由法語ro-caille(貝殼工藝)演化而來,原意為建筑裝飾中一種貝殼形圖案。1699年建筑師、裝飾藝術家馬爾列在金氏府邸的裝飾設計中大量采用這種曲線形的貝殼紋樣,由此而得名。 18世紀產(chǎn)生于法國,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洛可可本身倒不像是建筑風格,而更像是一種室內(nèi)裝飾藝術,它把巴洛克裝飾推向了極致。洛可可建筑風格集中體現(xiàn)在貴族府邸的室內(nèi)裝飾上。 洛可可風格的基本特點是纖弱嬌媚、華麗精巧、甜膩溫柔、紛煩瑣細。 代表作有: 1、巴黎蘇俾士府邸公主沙龍?:作為洛可可風格的經(jīng)典范例,其室內(nèi)裝飾大量運用貝殼、卷草等自然元素,色彩以粉嫩色調(diào)為主,線腳漆金,營造出輕盈奢華的氛圍。?? ![]() 2、凡爾賽宮的王后居室及園林區(qū)域?:部分室內(nèi)空間采用洛可可式裝飾手法,如曲線構圖和細膩的浮雕;園林中噴泉與鍍金雕塑的搭配也體現(xiàn)了該風格的柔媚特質(zhì)。?? ![]() ![]() 3、德國波茨坦無憂宮?:其園林設計以洛可可風格的曲線布局聞名,建筑細節(jié)中常見藤蔓、花卉等裝飾主題,整體呈現(xiàn)優(yōu)雅的宮廷趣味。?? ![]() ![]() |
|